位置导航:首页 >> 工作动态

等待十年两次“髓”缘相遇 ,南通医务工作者终践诺

时间:2025-04-08

4月8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停止运转,南通市崇川区红十字志愿者邵伟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历经十年等待的“生命火种”,将为一名血液病患者重启新生。作为医务工作者,邵伟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层含义。南通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仲捷,专程来到采集室看望慰问邵伟。

17.jpg

2015年,邵伟在参与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时,同步采样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就想着,万一能救人呢?”这份朴素的初心,在四年前迎来第一次回响,当时他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然而捐献流程未能走到最后。“得知终止消息那晚,我整宿没睡着,特别遗憾。”邵伟回忆道。

命运的齿轮在今年初再次转动,当得知自己与另一名患者配型相合时,邵伟激动不已:“这次我一定要抓住机会!”为确保捐献顺利,邵伟认真研读捐献指南,主动调整饮食作息。当收到捐献正式通知书时,这位43岁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红了眼眶:“就像等待了多年的‘生命誓言’终于有了兑现的战场。”

18.jpg

作为医务工作者,邵伟比常人更清楚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与流程。面对亲友“是否影响健康”的询问,他掏出手机里的捐献资料耐心解释:“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通过外周血采集,和献成分血一样安全。能有机会捐献救人,是医生的双重幸运。”

注射动员剂期间,虽有腰腿胀痛等反应,但邵伟始终面带微笑:“这说明我体内的造血干细胞生长的很好,而且比起患者承受的痛苦,这点不适微不足道。”8日,在家人和志愿者们的陪伴下,历经5个多小时采集,邵伟成功捐献出30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面对荣誉和赞扬,邵伟轻声说道:“这次没有遗憾了。希望远方的‘他’一定要带着这份生机好好生活。若有一天相遇,愿我们都能看到彼此眼里的光。”

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