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 省救护师资培训班学员感悟(三)
时间:2025-01-17
近日,江苏省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救护师资培训南通专班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现将部分学员所学所思予以整理分享,以供交流。
一
参加江苏省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救护师资培训南通专班,对身为消防救援人员的我而言,是一次极为宝贵且意义非凡的经历。这一培训为我在消防工作中应对各类紧急状况提供了全新视角与关键技能,让我对消防与院前急救的紧密联系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一、技能拓展,夯实救援基础
在培训过程中,我系统学习了丰富且实用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从基础的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到创伤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操作,每一项技能都关乎生死。专业讲师们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演示和大量的模拟操作练习,让我们能够扎实掌握这些技能的要点与精髓。
当面对心脏骤停的患者时,正确且及时地实施心肺复苏,有可能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而在火灾现场或其他事故中,受伤人员出现骨折、出血等状况,熟练运用止血包扎和骨折固定技术,能有效减轻伤者痛苦,防止伤势恶化。这些技能的学习,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救援能力边界,为我在复杂救援场景中更好地履行职责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理念转变,深化生命至上认知
消防工作一直秉持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而此次培训进一步深化了我对这一理念的理解。以往在消防救援中,我们更多侧重于灭火和抢险救援,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通过此次培训,我认识到院前急救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灾害事故发生后,“黄金救援时间”极为关键,每一秒都关乎生命的存续。我们消防救援人员往往是最早抵达现场的力量之一,此时若能及时开展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就能为后续的医疗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大大提高伤者的生存几率。这促使我从单纯的灭火救援思维向“灭火救援 + 院前急救”的综合救援思维转变,更加注重在救援全过程中对生命的守护与尊重。
三、协同配合,提升救援整体效能
消防与医疗急救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在实际的灾害事故救援中,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此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双方协同配合的重要性。在培训期间,我们与医疗专业人员进行了交流与合作,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流程和需求,这为日后在救援现场的协同作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火灾等事故现场,消防救援人员负责灭火、排除危险和搜寻被困人员,而医疗急救人员则承担着专业的医疗救治任务。只有双方密切配合、无缝对接,才能实现对伤者的快速转运和有效治疗。例如,我们在将伤者从危险区域救出后,能够按照医疗急救人员的指导,正确地进行搬运和初步急救处理,确保伤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这种协同配合机制的建立,将极大地提升救援行动的整体效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知识传播,履行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消防救援人员,同时也是此次救护师资培训的学员,我不仅肩负着自身掌握急救技能的责任,更有着将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人的使命。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积极组织和参与队站内的急救知识培训,将所学传授给队友,提高整个消防队伍的急救能力。
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面向社会公众的消防与急救知识宣传活动。以后将通过举办讲座、开展演练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火灾预防、逃生自救以及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我深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减少灾害事故伤亡的重要环节。每一次知识的传播,都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一条生命,这让我深感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重大。
参加此次全省救护师资培训南通专班,对我的消防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让我在技能、理念、协同配合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成长与进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救援能力和水平,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更多的力量。
(学员:南通消防 钱海兵)
二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职责所在,这次很荣幸参加了本次江苏省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救护师资培训班南通专班的培训,这次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丰富的救护知识和技能,更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和尊重。
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特殊创伤救治和救护教学环节。在模拟救护场景中我们需要迅速、准确地判断伤情,制定救护方案,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救护任务。这需要我们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才能确保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救护教学环节,学员们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地讲授救护方法,赢得阵阵掌声,并通过“你讲我评”的方式,学员们总结了需要改进之处以便更好地传授技巧,同时学员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闪亮点和创新点,也赢得阵阵掌声。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红十字救护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也将积极推广红十字的理念和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红十字事业中来。
(学员:如皋市中医院 吴洋洋)